5月23日,在师生的共同期盼中,迎来了阔别已久的第22讲“成长好课堂”。徐州三中副校长潘俊峰引经据典,侃侃而谈,通过解读《成长规划书》的设计理念,为同学们生动讲述如何用规划领航人生,成就最好的自己。
课堂伊始,掌声雷鸣,潘俊峰副校长首先对本次课堂的主题进行了简要阐释,随后大屏幕上投放出三个关键词:“做”“最好的”“自己”。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外表与内在,但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,潘俊峰副校长将其又分为个人独特的基础与前提。既要考虑到实际的基础条件,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凸显出优势和特长,通过规划来帮助自己成长。
紧接着,潘俊峰副校长提出了本节课第一个问题:“什么是发展?”同学们思考了片刻,纷纷讲出自己的理解,还有同学灵活运用了政治课上学过的概念:“发展是前进的、上升的运动。”潘俊峰副校长对此表示赞同。用徐州三中的办学理念来说,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其不断成长的过程,包括学业发展能力的提升,个性化兴趣课程的培养以及对事物认识的进步。《成长规划书》也正是围绕以上几个方面,让学生从自身出发,在进入高中之时便自觉树立起制定规划的意识,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。
自我认知和内心自信是制定发展规划的前提,学生掌握主动权,可以优化其人生发展之路,并逐渐学会为自己的成长承担责任。“今天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明天,未来属于那些在今天做出艰难决策的人们。”潘俊峰副校长通过举世瞩目的伊顿公司理念与阿诺德•施瓦辛格的个人发展事迹,将制定规划的重要性娓娓道来。耶鲁大学曾在1953年就人生规划对一个人的影响进行了长达25年的追踪调研,只有3%的人拥有明确且清晰的目标,最终成为各领域的顶尖人才。心理学家认为,正是达成目标时产生的喜悦和幸福感推动着人们不断进步。“为什么要制定发展规划?因为它可以使同学们主动选择、自主成长。”潘俊峰副校长总结道。
最后,潘俊峰副校长根据《成长规划书》的设计思路,逐页逐条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利用该书制定好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,大家也都在书上认真记录。其中包括16PF人格测试、MBTI性格分析测试以及霍兰德职业倾向等测试,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、接受自己。此外,学校采用“学生成长导师制”,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导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引导。除了职业专业和学业指导,还有生活指导。潘俊峰副校长着重强调,希望同学们在与家长和老师对话时建立一个双向理解,适当参考他人的意见,合理制定规划,逐步达成目标,成就最好的自己。
课后,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副主任柏松老师作出简要总结的同时,再次热切期望同学们能够用好《成长规划书》,给自己一次成就美好人生的机会。本次“成长好课堂”是凝聚了徐州三中全体教师对学生发展以及生涯规划的心血之作,相信徐州三中学子也将在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中,不待扬鞭自奋蹄,用青春谱写出自己的人生的华丽篇章。